找到相关内容472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譬喻(Avadana)文学中的男女美色与情欲

    魔女,阿娜多姿;历经人世波折,终而幡然悔悟出家求道的莲花色尼,也是美丽绝伦。她们的美丽是因也是果,以一世来证悟轮回中的一瞬心念动静。所以贱婢藉施舍功德转生入王族之家,却由于施舍时嫌恶僧丑的一念,生成...

    李玉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3070857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

    rdquo;、“一心念”,《阿弥陀经》说“执持名号”,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》译为“思惟”,印顺法师得出“这些都不是口头称念&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5270884.html
  • 法华三昧之检讨及修学之经过

    一心  念处,一切心念处,正勤策发,缘如意定而生五根,令其增  长而成五力。调停七觉,入八正道,开圆三解脱门而入秘藏  。教观纲宗讲录。  七、对治助开----应审观察,何障偏重,数数现起,兼  以事观...

    张圣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0371069.html
  • 列子与佛经

    光中映令暂现,既为  风质,其体元无。诸灭尽定得寂声闻,如此会中摩诃  迦叶,久灭意根,圆明了知,不因心念。」  列子「能以耳视而目听」之说虽同于佛家之六根互用,  但道家思想与佛家相近者,原本极多,...

    萧登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2171085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心性论主张与传统思想背景

    楞伽》为证明。……(中略)如《首楞严经》云‘圆明了知,不因心念,扬眉动目早是周遮。’如先德颂云‘便是有倍句,动目即差违。’”  [⑧]宋代以降,佛道儒家三家都能从人性论亦即心性论出发谈“三教同心”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6.html
  • 加强佛教自身建设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——参加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扩大会议的三大语系佛教代表访谈录

    告中对老百姓十分关心,所讲的内容也都是具体实在的问题,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思想。作为一名宗教人士,我们应该树立起爱国爱教、维护民族团结和统一的思想,具备更加宽广的胸怀,更慈悲的心念,不仅要为当地百...

    桑吉扎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171409.html
  • 《法华经》导读

    这个心是活的,一切都是活的,无常变化、迁流变化之中,念念迁流的心,心念也是活的,你要让它和经文契合,进一步落实到心地上,这就是我们在读经的时候要注意的,也是我们要做的一个工作。  我举一个你们都熟悉的...

    明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3771663.html
  • 以憨山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“复兴”内涵

    年,神宗母亲李太后因为憨山祈嗣有功,拨三千金,遣使送至五台山。憨山见当时山东岁凶,于是起了「何不广圣慈于饥民」的心念,于是散之。  此后,他被流放于雷阳,恰好此地频岁饥荒,而祸不单行,且瘴疠大作。从他...

    见晔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1173050.html
  • 净宗法师问答录

    生病将死,又有人教以念佛只求往生,不求病好。这样会不会本来能好的病也好不了,死得更快?   答:不会!以必死的心念佛,只求往生,不求病好,此人可说于尘世间万念俱灰,完全专注于念佛,此时往往有不可思议...造多罪业的人,虽念佛恐怕不能往生吧?   答:虽造多罪,如能回心念佛,决定往生。本集赵秋中、丁德华之父、张莲娣一生杀猪,许桔清养虾为业;又有临死地狱相现之江苏王某,现判死罪之新加坡贩毒犯,这些人最后都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2073382.html
  • 黄庭坚诗禅交融的生命实践--论禅学修养对黄庭坚诗歌创作与理论之影响

    学故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字作诗赠之(之八)〉)  黄庭坚深谙禅宗修养方法,认为道不假外求,必须自见心性,所以“八方去求道,渺渺困多蹊”,主张收伏向外攀缘的心念,此与禅宗“菩提只向心觅,何劳向外求玄”...

    谢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473438.html